堡垒①| 家国,在这里共情 ——走进全国最早的省级党组织中共湖南支部
2021-06-05 15:12:51          来源:法制周报 | 编辑:李林俊 | 作者: | 点击量:35545         

      法制周报·新湖南记者 戴志杰 刘双昀


  见习记者 李祯媛 艾鹏飞 


  家,是平静的港湾。100年前,因为一群志同道合者走进这里,清水塘22号,成了平静的表面下风雷激荡的堡垒。


  两口清亮的池塘,一栋青砖黛瓦的两进三开间小屋,这里是全国最早的省级党组织——中共湖南支部、中共湘区执行委员会所在,也曾是毛泽东、杨开慧革命爱情的“世外桃源”。


  小家大国,从不同的家庭里走出的这群人,救亡图存的报国初心如磐,打下堡垒的信念基石。


家为国


  1921年7月,毛泽东和何叔衡参加中共一大回到湖南后,于10月10日在长沙成立了中共湖南支部。支部成员有毛泽东、何叔衡、易礼容、陈子博、彭平之等人,毛泽东任支部书记。


  为了方便工作,支部委员易礼容经手租下位置隐秘、交通便利的清水塘22号作为中共湖南支部秘密办公地点,郊野小屋燃起革命火种。


  1922年5月,湖南的共产党员发展到30多名,中共湘区委员会成立,毛泽东任书记,区委机关仍设于此。


  在毛泽东的领导下,组织了粤汉铁路、安源路矿、长沙泥木、水口山铅锌矿等10余次工人大罢工斗争,掀起了湘区工人斗争高潮。湘区成为当时全国革命运动发展最迅速、最活跃的地区之一。


  在当时艰难、危险的斗争环境中,有一个特别的“首饰箱”。“杨开慧负责湘区党委的机要和交通联络工作,毛泽东为指导湘区革命运动撰写的所有文稿,杨开慧都要认真进行抄写、分类、处理、收藏。”长沙党史馆讲解员谭威向记者介绍,为妥善保管机要文件,杨开慧特意制作了“首饰箱”,白天放在身边,晚上当做枕头,遇到紧急情况就能迅速处置。


  同时,作为妻子,杨开慧辛劳抚育着两个孩子,在生活上更是关心体贴着丈夫。当阴冷的冬日来临,杨开慧特意为毛泽东准备了暖手的“烘笼”,半夜总不忘再加些木炭。


  1923年冬天,毛泽东奉中央通知准备参加国民党一大,建立统一战线。夫妻俩站在清水塘畔,即将分别,这对人间知己“小家大国”的情怀,为刚硬的革命初心增添一丝柔情,他们守着温暖,也守着忠贞的感情,守着坚定的革命信仰。


国是家


  百年风华,红色信仰的力量深深印在清水塘路。在“国是家”主题文化街里有一道别致的文化墙,记录了百年前进步青年的思考和呐喊,也见证着共产党人的家国情怀:为了续写红色篇章,清水塘街道创建“红色摇篮”党建声音馆;建成了长沙首个“红色文化历史故事街区”,形成一条红色历史文化公益观光线路;清水塘社区打造了学习书屋、好人故事长廊、红色服务站……


  “家国担当薪火相传,新时代的清水塘社区走出一条用‘红色文化’培育社区精神、创新社区治理的新路子。我们将继续传播好红色文化,如这清水塘一般清爽明澈,焕发出新的生命力,谱写新的篇章!”清水塘社区党委书记汤国清信心满满地说。


责编:李林俊

来源:法制周报

关于我们-商务合作-法律声明-联系我们
广告热线:0731-84802118 湖南法治报官网ICP备案号:湘ICP备19000193号-3 版权所有:湖南金鹰报刊社有限责任公司《湖南法治报》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